杨莉委员:
现将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强化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助推达州“全国巴文化高地”建设的建议》(第 235 号提案)收悉。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:
一、抓传递,让达州历史文化走上课堂
市巴文化研究院高度重视巴文化普及教育,依托13所巴文化传习基地,开展巴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。联合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编写巴文化基础知识,用于学校教学需要。依托江湾城一小学校,开设巴文化德育课程、巴文化智育课程、巴文化体育课程、巴文化美育课程、巴文化劳动课程,打造立体式校园“巴文化”体验场所,以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重构基础教育中人文培养的新路径。4月,在该学校举行了巴地经典诗词朗诵活动,朗诵诗词《竹阳杂感·咏宕渠城》、《竹枝词》、舞蹈表演《巴渠童谣》、《巴人钱棍舞》等,将巴地诗词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大家感受巴地诗词意蕴。
下一步,市巴文化研究将联合专家学者,继续编写巴文化本土教材;依托巴文化传习基地开设巴文化特色课程;不定期举行巴文化特色活动,例如巴地经典诗词诵读、剪纸、泥塑等活动。
二、抓传承,让达州历史文化走近百姓
市巴文化研究院坚持立体平面、传统现代并举,既在做“活”内容上下功夫,更在做“活”手段上下功夫。开展巴文化“进学校、进机关、进社区”系列讲座21场,总参与人数达1.5万人;与市广播电台合办《趣谈巴文化》《巴文化开讲啦》系列直播节目20期,收听率达98%;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刊登文章3篇,总浏览量达20万,点赞量达2万;在川观新闻、达州日报、达州发布等省市媒体刊登文章100余篇,极大提升了达州巴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。
下一步,一是持续开展巴文化历史名人“进机关、进校园、进社区”系列讲座活动,把达州历史名人身上所体现的为人风范、重要思想和主要贡献讲清楚、讲生动、讲到位,引导全社会赓续名人精神,投入火热实践作贡献。二是持续开办《巴文化开讲啦》电台直播节目,探索开展《巴文化讲坛》电视直播节目,提升广大群众对巴文化知晓度关注度,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文化氛围。三是助力巴文化元素植入,为城市重要景观巴文化元素植入提供智力支持,助力形成一批让人过目不忘的标志性建筑、雕塑及城市特有的文化环境,提升城市文化品位,全方位推动巴文化元素可看、可感、可知。
三、抓传扬,让达州历史文化走向全国
市巴文化研究院聚焦主责主业,整合资源深化巴文化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,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。立项、结项市厅级巴文化研究课题150余项,其中重点课题10余项,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;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编纂出版《寻巴觅賨—宣汉罗家坝遗址出土文物选粹》;《巴文化达州通览》《巴文化研究》《巴文化达州选萃》《巴文化纵横》等一批学术籍刊相继出版。强化巴文化学术交流,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,进一步提升达州巴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。2023年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——第五届巴山论道·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学术研讨会,被封面新闻、川经瞭望、达州观察等10余个媒体宣传报道10余次,点击、阅读、观看量达20万次以上(凤凰山下两篇共5500次、封面新闻5.3万次、掌上达州10万次、达州观察9.1万次,达州日报,达州电视台、达州发布、川经瞭望的点击、阅读量无法统计,未纳入统计范畴)。
下一步,一是建强学术交流阵地,持续擦亮“巴山论道·全国巴文化学术研讨会”金字招牌,定期开展各类各级巴文化学术研讨会,坚持在交流中碰撞思想、在讨论中启迪智慧,大力阐释阐发巴文化独特创造、价值理念、鲜明特色,深度还原巴地风情风貌,提升巴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向心力,形成更多达州共识,发出更多达州声音。二是推进区域合作,有序推进泛巴区域协调联盟,逐步构建以资源保护、成果共享、人才交流等为重点的泛巴地区巴文化交流合作体系,不断扩大达州巴文化事业“朋友圈”。三是深化校地合作,加强同四川省社科院、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、四川文理学院、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,合作发布研究课题,联合开展学术攻关,推出《巴文化大系》等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。
最后,再次感谢你对市巴文化研究院工作的大力支持。
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
2024年8月23日
(联系人:宣传外联科 何娇 08183091500)